“在亚太地区,3.96亿人食物不足,10.5亿人处于重度或中度粮食不安全状况”,近日发布的《202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粮食安全与营养状况》报告指出,到2030年,亚太地区将有近55%的人生活在城市,而粮食价格的高涨、城市扩张的加快等因素,都在不断加剧城市粮食与营养健康的压力。
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菲律宾山区开展稻田蓄水项目,改善当地的粮食和营养安全。联合国粮农组织供图
城市化正在加剧粮食安全压力
该报告由联合国粮农组织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、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布,报告关注城市地区面临的粮食安全挑战,同时也关注那些决定营养不足、超重和肥胖症等不健康膳食的因素。
联合国粮农组织相关人士介绍,报告研究了多种城市环境和干预活动,总结多方经验,盘点了在各层级积极创新,促进建设可持续城市的机遇。报告认为,消除饥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世卫大会2030年粮食安全与营养目标能否完成,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城市粮食安全与营养水平。
据了解,该报告是亚太区域第5份《粮食安全与营养状况报告》,而过去几年发布的报告显示,消除饥饿和各种形式营养不良的工作,缺乏进展并陷入倒退,距可持续发展目标渐行渐远。在亚太地区,城市的快速扩张,正在对城市粮食安全与营养造成巨大压力。报告预计,到2030年,亚太区域将有近55%的人生活在城市地区,在政策制定和城市规划等方面,面临全新挑战,一方面低收入地区增加,另一方面粮食价格不断上升。因此,制定城市粮食议程,必需考虑基础设施、交通、清洁水源和废弃物管理等各方面内容。
消除饥饿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世卫大会2030粮食安全与营养目标能否完成,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城市粮食安全与营养水平。联合国粮农组织供图
亚太区域粮食安全局势正在退步
全球粮食安全的状况,在2020年之前,已经开始显现出退步的端倪,报告认为,到2022年,尽管新冠疫情的破坏性影响在亚太区域多数地方都已减弱,但是因为区域冲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粮食、饲料、燃料、肥料和资金短缺危机接踵而来。过去一年中,各种因素共同作用,引发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,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,这使得众多家庭和生计遭到重创,亿万民众陷入饥饿与贫困。
数据显示,2022年3月,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达到指数创立以来最高水平。此后虽有下降,但较之2020年依然高出28%。
此外,农资价格高企,气候与天气条件堪忧,区域冲突造成的市场不稳定因素增加,导致粮食价格紧张。去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《粮食展望》显示,粮食进口价格创下19.4万亿美元的新纪录。因此,报告认为,“在各种负面因素的作用下,人口占全球比例最高的亚太区域,面临着与日俱增的饥饿与贫困问题。”